你别急着说你不信!我们先看一个事件。
前不久有个留学生通过别人介绍找到我,在网上聊了一下,她的大致情况是,高中毕业,现在到了英国读语言学校,雅思考够分数就能上目标学校。出国之前感觉自己英文可以,但是现在发现自己,听不懂,不会说,英文书基本看不懂,连考试的技能都不行了。
我给她测试了一下,发现英语水平应该在同龄人中算中等稍微偏上,差不多就大学四级水平。我说她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太少了,然后她就就很激动,说了很多,大致意思是她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到现在十年有余,除了在学校学,各种英语培训班也是周末假期都在上。如果这都还叫少,那学英语到底得多长时间才够?花那么多时间学一门语言值得不值得?
她的想法应该代表了绝大多数还在和英语做艰苦斗争的群众的普遍想法。但是我还是要说,你花的时间太少。我们换一种算法,不算时间,只算内容,算算你学了多少英语。
小学英语书本来就薄,里面一页就几句英语,除开图画,习题,空白,几本书全部文字凑一起,用A4纸打印出来,用不了10页纸就能打完。初中以人教版为例,5本书,我算了一下,怎么也凑不够100页A4纸内容。高中5本必修,内容多点,能凑够250页。再加上你做过的试卷,你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看过的英文内容全部用A4纸打印出来,不够500页。大多数人到了大学基本上在吃高中的老本了,不用再算了。
按照绝普通人的习惯,看书只看正文,其他部分都无视,走马观花,遇到生词也不去查,句子不懂也不管,老师讲的地方看,不讲的不看。这样500页至少有五分之一是不能算进去的,因为视而不见,所以只能算400页。
听力就更惨了,按照目前中国英语教育的现状,我们花在听力上的时间不到阅读的十分之一。绝大多数学生,只有老师在课堂上播放录音的时候听一下,其他时候完全不听。即使有听,基本上也是泛听,泛听对听力的作用微乎其微,因为听来听去,听得懂的是听得懂的,听不懂的还是听不懂。真正有效的精听时间,加起来绝对不到12个小时,甚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来没有做过精听。
就这么多了,你学英语十几年一共看了400页书,听了半天听力。更何况这400页内容你还没掌握,里面能找到一大堆你不认识的单词,读不懂的句子,半天的听力一大半都没怎么听懂。靠这样400页书,外加半天听力,能学会一门完全陌生的语言?想想也是不可能的事。
这么算下来有点吓人,自己学了那么多年英语都干了些啥?时间花去哪了?这样下去还得多久才能学会英语?
首先,你的时间基本上是花在没啥意义的事情上面了,主要包括:听课和做题。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技能,和所有的技能一样,需要靠训练来掌握。如果你想学会打篮球,你需要去练,想学会弹钢琴,你需要去练,想学会开车,你也需要去练。但是,当你想学会英语的时候,你没有把时间用于听说读写的训练上,而是用在了听课和做题。
就像一个人上了几年驾校,基本上就坐在教室里听课,没几天时间是坐在车上练的,那肯定学不会。他没学会开车不是老师讲得不好,也不是他笨,而是途径不对。一旦他换一种方式,把时间用于练车,那几个月就能拿到驾照了。
听课、做题虽说对英语能力提高还是有一点用,但是效率实在是太低了。英语是练出来的,不是听课懂了,你就能看懂英文书了,就能听懂英语、说英语了。当你把这些时间真正用于听说读写的训练,那效果可以用神奇来形容,参加我们赛思特英语训练的学员从零基础到可以独自在美国生活,基本上用14到18个月时间就能实现,从40多分到高考120以上只用九个月就能实现,这是因为我们的学员把别人用于听课短时间,都实打实的用于了听说读写训练。
所以,途径才是决定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如果你仍然打算继续学英语,那要想清楚该走什么途径。如果你继续按照之前的途径学英语,再给你10年时间,你功力就翻倍了,也不过完成800页书+1整天听力,你觉得那样的英语水平能做点啥?
一个聪明的学习者看到这里,应该立刻做出改变,抛弃以往以听课、做题为核心的英语学习途径,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上来。然后你就会遇到新的麻烦,因为错误的训练方式也会导致时间白白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