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七网10月27日讯 10月21日,由我校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和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推广新师资培养基地共同举办的第六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研讨会在基地拉开帷幕。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吴应辉,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汉语学院院长潘先军,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部分党委书记、副主任毛悦,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吴中伟,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刘淑妍,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孙冰,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院长曹秀玲,上海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姚喜明,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朱建军,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曹贤文,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原院长沙平,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委员任海波、胡德明出席开幕。我校副校长汪荣明、国家汉办原副主任姜明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基地副主任周勇主持。
第六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研讨会
汪荣明首先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历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研讨会在凝聚共识、推动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希望专家们在此次研讨会中能够相互借鉴、拓宽思路、锐意创新,对过去十年进行回顾与总结,对未来工作进行展望与规划,并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我校副校长汪荣明致辞
姜明宝在致辞中表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让人非常高兴也倍感欣慰,如何让学生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造就一批专业的“工匠”,是我们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培养目标之一。他认为目前国内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学校不负众望,担负起了培养人才的重任,并希望通过不懈努力,进一步扩大专业影响力。
国家汉办原副主任姜明宝致辞
本届研讨会主题为“回眸与展望”,全国34所高校的71名专家教师与会。在为期一天半的研讨会中,与会者将在国际汉语教育战略研究、培养模式研究、文化教学与文化传播、课程改革研究、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在开幕式后的主题报告中,北京师范大学的马燕华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的毛悦教授、复旦大学的吴中伟教授以及华南师范大学的王葆华教授分别就韩国本土汉语学习成功人士案例分析、汉硕培养机制、模拟课堂教学、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胜任力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并与与会专家进行深入的交流。
华南师范大学王葆华教授发言